歡迎訪問新鄭鄭銀村鎮銀行!

0371-87088111

快速導航

手機二維碼

版權所有?新鄭鄭銀村鎮銀行          豫ICP備16037505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友情鏈接:

新聞中心                普惠金融                電子銀行

客戶服務                黨群建設                關于我們

新鄭鄭銀村鎮銀行

聯系地址:新鄭市玉前路慶都首府23號樓

聯系電話:0371-86622099 0371-86656767

微信公眾號

>
新聞中心_詳細

創新驅動農業保險提質增效

分類:
三農資訊
作者:
張宏斌
來源:
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1/10/11 09:59
瀏覽量

  無論是面對河南部分地區千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還是應對今年上半年生豬市場劇烈的價格波動,農業保險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

  近些年來,農業保險領域有很多新的探索,農業保險發展很快,承保農作物品種達兩百多個。農業保險在貫徹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防范化解農業生產風險、穩定農民收入、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農業保險“量”的增長很快,但“質”尚有較大提升空間。農業保險總的思路是要“擴面、增品、提標”。具體來說,很多經濟作物及養殖牲畜,保險還沒有覆蓋,所以要“擴面”;保險的品種還比較少,要“增品”;還有就是要“提標”,即提高保障水平。當前,部分地區正在開展農產品產值保險、價格保險、收入保險方面的試點,目標是為農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

  從農業保險的實務操作來看,創新是其提質增效的核心驅動力。記者調研了部分地區的農業保險創新情況發現,圍繞“擴面、增品、提標”的要求,各地區結合本地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無論是在特色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上,還是在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上,包括體現農業保險的充分保障作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影響農業保險創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部分縣域地區的農業保險機構數量較多,由于近些年部分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產品出現虧損,從而產生了“農險養商險”的問題,同時,農險的惡性競爭問題越來越突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市場需要專注做好農險的機構,機構數量不一定很多,但要走專業化道路,專業化程度越高,農險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就越高。

  2020年12月16日財政部聯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于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遴選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在滿足績效評價要求的前提下,承保機構應保持相對穩定,一經確定有效期原則上不少于3年。每個縣級行政區域承保機構數量原則上不超過3家;確需超過3家的不得超過5家,具體條件和程序由省級財政會同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制定。

  一位保險機構的區域負責人表示,一個地區的農險機構如果過多,一方面是惡性競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并且,也不利于保險公司將更多的收益回饋于產業,回饋于農業經營主體,降低政府及農業經營主體的補貼和保費的負擔。簡言之,有序的競爭是必要的,但要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創新。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針對分散農戶的農險服務,保險公司普遍積極性不高,原因顯而易見,即成本高、風險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的協同,尤其是當地政府的主動作為。隸屬于成都地區的簡陽在推動散戶投保農險方面就有創新之舉,當地政府與錦泰保險公司成都分公司合作,政府部門把散戶組織起來集中投保,全部落實到鄉鎮村組,并制定了詳細的績效考核辦法,簡陽的農險投保率高于成都市的投保率。上述創新的特點是,政府部門(主要是財政部門)主動創新,相關部門(主要以農業農村部門為主)協同配合,保險公司積極跟進,政策實施有效落地。只有這樣,保險公司既可以針對適度規?;洜I主體開發更多創新型農業保險產品,又可以讓更多分散經營的農戶獲得農業保險的保障。

  特色農業保險險種的開發至關重要。針對保險公司,如果說,主糧、生豬等保險屬于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那么,特色農業保險險種的創新開發是其發展的重要動力。特色農險反哺一般農險是當下專注做農險機構的策略,所謂“肥瘦搭配”。同時,要想做好特色農險產品,前期是有較高的開發成本,因此,對于農險創新的保護就很重要。

  以往的市場情況是,一旦某家保險公司的某款創新產品做得好,政府部門就會把該產品做成統一條款,在該地區復制推廣,表面上看,這是為了“擴面”,但可能出現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利潤被擠壓,積極性受挫,同時,由于稀釋了創新產品的利潤,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也可能會大打折扣,不利于廣大農戶獲得相應的風險保障。

  為了鼓勵保險公司多開發創新農險品種,上述《通知》要求,各地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應按照客觀公正、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的原則,通過公開遴選確定承保機構。對于承保機構在當地首創的農業保險產品,可給予首創承保機構不少于3年的創新保護期,保護期內由首創承保機構獨家經營。而該《通知》已發布了8個多月,但是到目前為止,很多省都沒有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其中,山東省率先出臺了《山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首創險種認定指南(試行)》,這項工作尚需要各省盡快出臺相關實施細則,以鼓勵和促進農業保險的創新。

  農業保險的政策性屬性決定了其離不開政府各部門間的共識與協同,尤其是財政部門與農業農村的相關主管部門之間。農險領域有一個現象,在沒有出現較大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時候,地方財政部門一般都很重視農業保險工作,而農業農村的主管部門往往不會較多參與其中,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尚需改進,可是,一旦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災害導致農業生產經營大面積受損時,政府部門的相關主管負責人就會要求保險公司大幅提高賠付額度和賠付率,據一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今年的能繁母豬的賠付率都超過了500%。記者曾經在山東壽光采訪水災情況,由于壽光主要都是蔬菜大棚受損,而蔬菜大棚的保險屬于定額保險,一般最高也就是2萬元左右的賠付額,但當地政府要求保險公司支付更高的超額賠付。事實上,這可能并非個案。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更加強化相關政府部門農業保險的基本認知和市場意識,同時,在保險產品的創新上還是要以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利益保障為根本,在保費的分擔機制上要科學地、動態地進行規劃,充分體現農業保險穩定和提高農戶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記者采訪中發現,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往往聚焦于融資服務,對農業保險作用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從有關調研情況看,如果農業保險保障全面有力,能有效降低農業和農戶經營風險,也有助于緩解其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記者在陜西漢中采訪時看到,當地建行與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協同,為生豬養殖企業構建“保險+期貨+銀行”的服務模式,基于“保險+期貨”的保障,銀行直接發放給養殖企業足額的信用貸款,但目前的實踐還是期貨公司捐贈給養殖企業相應的保費和手續費,未來還希望政府能夠列入政策性補貼范疇。通過市場實踐,做出成功案例,再讓政府列入計劃,這樣的模式目前也較為普遍。

  農險的創新還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農業保險中的重要作用,探索“金融科技+農業保險”服務新模式,將更多的農業保險產品遷移到互聯網平臺之上。同時,在核保理賠等環節運用衛星遙感、溯源系統、生物識別等手段,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免费一级婬片A片免费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