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新鄭鄭銀村鎮銀行!

0371-87088111

快速導航

手機二維碼

版權所有?新鄭鄭銀村鎮銀行          豫ICP備16037505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友情鏈接:

新聞中心                普惠金融                電子銀行

客戶服務                黨群建設                關于我們

新鄭鄭銀村鎮銀行

聯系地址:新鄭市玉前路慶都首府23號樓

聯系電話:0371-86622099 0371-86656767

微信公眾號

>
新聞中心_詳細

農村普惠金融實現多維升級

分類:
行業新聞
作者:
宋玨遐
來源:
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1/10/11 09:57
瀏覽量

  2020年博鰲亞洲論壇《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篇》對27個亞洲樣本國家普惠金融生態體系進行了評估,中國排名位居前列。與此同時,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近日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隨著農村銀行卡發放及附加服務的持續推進、電子支付不斷普及以及各地信用環境的改善,我國基本建成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縮小金融服務城鄉差距的條件已相對成熟,農村普惠金融實現了多維升級。

  線上線下基礎服務走向協調統一

  根據《報告》,截至2020年末,農村地區累計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數同步增長4.94%,農村地區銀行卡發卡量38億張,其中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2.65億張,上述兩者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人民銀行指導推廣的鄉村振興卡在全國各地發卡量顯著提升,鄉村振興卡在用發卡量到去年末已達2172.42萬張,同比增長超過三倍,其增值服務也日益豐富,新增了農技指導、農產品物流保鮮、涉農供應鏈等方面權益。

  在此基礎上,從《報告》中的最新數據看,我國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在線上線下都有了進一步的優化。

  截至2020年末,全國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達97.13%,較上年穩步增加?;谝咔槌B化防控的要求,“無接觸”服務方式需求促使金融機構加快了數字化轉型步伐,并持續加大智能化網點布局力度。農村地區ATM機具數量同比減少1.88%;助農取款服務點在數量增加和支付服務覆蓋率略有提升的同時,支付業務量小幅下降。與此相對應的是縣域電子支付服務的發展。調查顯示,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82.72%,城鄉差距縮小至6.44個百分點,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農村生產生活中各類支付服務的不中斷。而這背后是人民銀行對移動支付服務進一步覆蓋農村地區的工作部署,金融部門以日常支付服務、農產品分銷服務等為切入點,有效提升了農村地區支付便利化水平。2020年,人民銀行共指導開展249項縣域及農村生活場景、236項涉農生產場景建設工作,全國縣域地區云閃付APP累計注冊用戶達1.37億戶。

  中國銀行業協會今年上半年發布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銀行業金融機構年內改造營業網點1.28萬個,銀行機構積極探索客戶需求,進一步提升智能化設備服務能力及效率,實現復雜業務向自助機具的遷移。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競爭壓力的推動下,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的滿足已不再是線上線下功能的疊加和堆砌,開始進行結構性、有機調整。像浙江、廣西等地不少金融機構已在有針對性地改善線上線下服務,通過智能化服務升級,更多柜面工作人員得以下沉至農村,以助農服務點為支點服務更多之前無法觸及的有效客群。

  不過,從《報告》公布的金融服務滿意度調查看,農村居民對于銀行網點排隊時長、自助終端容易出現問題、手機APP不好用等抱有改進預期;記者實地采訪中也發現,部分地區助農取款點也存在分布不合理、效率低、運營難以持續等問題?;诮鹑诳萍歼\用程度的加深,銀行機構線上線下服務仍有改善空間,這需要農村金融部門整合資源,根據客戶結構推動物理網點、服務機具和數字渠道等有機協同發展,以實現線上線下以及柜面和智能化服務之間的有機統一。

  信用建設與多重服務推進相呼應

  基礎金融服務的鋪設,讓多重金融服務落地更精準。

  保障農業生產穩定性的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得到平穩發展。2020年,全國保險密度為3205.67元/人,同比增長5.24%;保險深度比上年高0.15個百分點。去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1.18%,農業保險保障金額同比增加8.57%。同時,期貨市場共有34個農產品期貨和期權產品。2020年是中央明確“保險+期貨”試點的第5年,自2016年以來,證監會在全國26個?。▍^、市)支持開展了584個“保險+期貨”項目,保障天然橡膠、棉花、大豆、玉米、雞蛋、豆粕等農產品現貨規模1208萬噸,承保土地面積3030萬畝,惠及175萬農戶、74萬建檔立卡貧困戶。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5.99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提高5.1個百分點。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這一特殊節點,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貸款余額在去年底達到7881億元,同比增長10.4%。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在人民銀行出臺的一系列金融精準扶貧支持政策推動下,扶貧再貸款累計發放6688億元,金融精準扶貧貸款發放9.2萬億元,惠及貧困人口超過9000萬人次。更亮眼的是,農戶信用貸款比例在去年底達到19.02%,比上年末高出2.05個百分點,特別是部分中西部省份信用貸款占比較高,農戶信用貸款占比最高的五個地區為西藏、貴州、云南、青海、內蒙古。

  上述這些金融服務提質增效都離不開農村信用建設,反過來,普惠金融深化也會進一步促進農村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到2020年底,1.89億農戶的信用檔案已被納入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同比增長1.61%。在此基礎上,像黑龍江農業大數據平臺和《報告》中提及的安徽省“黨建引領信用村選點建設”工作,則通過省級政府協調打破了數據孤島,實現了農戶生產生活信用信息的金融化運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其中所說的“非信貸替代數據作用有望更好發揮”?!秷蟾妗芬苍趯Α笆奈濉睍r期普惠金融發展對策建議中提到,應不斷探索完善與靈活就業、小店經濟等特點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創業擔保貸款覆蓋面和服務效率,穩步增加對征信“白戶”的信貸投放力度,建立健全服務低收入群體的金融良性運行機制。而這需要更加完備、健全且與場景關聯度更高的信用建設和金融服務。

  關注農村重點人群的金融素養

  今年發布的報告在金融素養提升方面著墨較重。

  2020年,各地持續深入開展多樣性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金融知識宣傳內容不斷豐富,線上線下渠道有機聯動?!秷蟾妗芬詮V東省的做法為例介紹了常態化提升金融素養的舉措。廣東省構建了“一體化、兩基地、三人群、四品牌”的金融知識普及新格局,即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育宣傳普及模式,推進金融教育示范基地、“金融讀書角”兩類基地建設,聚焦老年人、鄉村人員、務工人員三類重點群體,并持續打造“金聲粵韻”“金融知識普及月”“南粵金融春風化雨”“中國財經素養教育高峰論壇”四大品牌。

  《報告》公開了人民銀行2021年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結果,消費者金融素養指數為66.81,較2019年提高2.04,且相較于基礎金融知識水平,消費者金融行為、金融態度和金融技能表現較好。農村地區消費者金融素養水平仍低于城鎮地區,農村地區金融消費者平均得分比城鎮地區低3.45分,其中金融知識方面的城鄉差異最大。具體來看,農村地區消費者的金融知識平均得分為61.13,比城鎮地區低6.41分;金融行為平均得分為71.73,比城鎮地區低3.41分;金融態度平均得分為77.57,比城鎮地區低0.87分;金融技能平均得分為70.43,比城鎮地區低1.31分。

  如今,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劇,多數農村地區呈現出以“386199”為主的常住人口結構,即老人、兒童和婦女較多地被留在村子里。受制于年齡,老人和兒童由于遠離金融服務而更難接受到金融知識普及?;A金融服務和知識普及是保障農村家庭財產的有力手段,也是個人防范風險的基礎,因此金融部門不可忽視相關的工作,應繼續推動基于農村社區、學校的金融知識普及常態化工作,并穩妥創新投資理財、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等以滿足其相關服務需求。

  

免费一级婬片A片免费手机网站